创业公司的初创期,是一段从0到1的历程,它标志着公司业务路径和产品的初步形成。在这一阶段,产品研发和市场验证是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创业初期,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几乎每一步都充满了未知和风险,因此,所有业务都紧密围绕着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而开展。
那么,创业初期需要人力资源管理吗?
伯众联合整理了在这一时期人力资源管理重要的三件事,与各位创业者、HR伙伴们分享探讨。
Tips: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
创业初期的组织架构往往设计得相对扁平、敏捷,管理过程追求高效、简洁,避免繁琐和复杂。
决策流程简单明了,创始人、合伙人基本亲自冲锋在业务一线,随时随地做出高效决策,快速响应市场和客户的需求。
然而,正是这种高效、简洁的管理模式,让创业公司往往更多地关注“事”的处理,而忽略了“人”的管理。
例如,合伙人的分工非常明确,有技术负责人、市场负责人、运营负责人等,但很少有创业公司会设立专门负责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合伙人。
通常,创始人或老板就是最大的人力资源管理者,他们不仅要负责公司的战略规划和业务发展,还要亲自负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在创业初期,招聘、企业文化建设和用工风险防范是创业公司人力资源重点要做的三件事。
01 招聘
在创业初期,人手紧缺,招聘工作显得尤为关键。这是组建创业团队的基础,不论什么岗位,每个人都很重要。
然而,创业初期的招聘往往是一大难点。公司需要大浪淘沙,从众多候选人中筛选出最合适的人才。
这些人才不仅要具备专业的能力,还要与公司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相匹配。他们就像星星之火,是公司未来发展壮大的种子员工。因此,老板通常会亲自参与招聘工作,确保选对人。
在此期间,创业者亲自做招聘的重点是多面试、多见人,但现实往往是花费大量时间在筛选简历上,反而面试和深入了解候选人的时间并不充分。
因此,为了提高招聘效率,创业公司可以将搜寻人才简历的工作交给专业的人,创业者用更多的时间进行人选的充分面试与深入沟通。
02 企业文化建设
创业公司由于人数较少,往往容易忽略组织文化的建设。然而,一个具有创业精神、有温度、有干劲儿的团队是公司成功的关键。
老板需要思考如何打造一个这样的团队。日常员工关怀、与员工进行面谈沟通、组织一些员工关怀活动等都是有效的方法。但如果创业者亲自参与所有这些活动,往往会因为精力时间有限而忽略团队中“人”的问题。
因此,创业公司需要建立一套适合公司目前业务的员工关怀机制,充分激发员工的潜力与创业精神。
03 用工风险防范
用工风险防范在于用工制度、流程的设计与人力资源实操中的细节把握,这些很可能是创业者的知识盲区。因此在实践中,用工风险管理在创业初期往往容易被忽视。
由于缺乏完善的用工制度和规范的管理流程,创业公司面临着潜在的劳动纠纷风险。
这些风险点一旦触发,创业者不得不分心处理,不仅消耗时间和精力,甚至会对公司的正常运营造成一定冲击,影响工作效率、造成员工士气受挫等问题。
因此,在创业初期,管理不需要太繁琐,但基本的用工制度必须建立。这包括入职流程、离职流程、劳动合同的签订、转正流程以及一些考勤规定等。
这些制度的建立可以规范公司的用工行为,降低用工风险。
综上所述
创业公司的老板缺的不是一个HR合伙人,亦不只是做基础工作的HR,真正需要的是一个陪伴创业的HRBP(人力资源业务伙伴)。
HRBP需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帮助公司规避用工风险以及处理好人力资源日常工作。
HRBP需具备业务理解能力,能够对业务和团队的深入了解,真正理解业务战略与战术,建立业务战略与人力资源管理解决方案的链接。
HRBP需具备感知力与洞察力,更关注组织氛围与员工的发展,是团队中不可或缺的粘合剂,能够助力创业者塑造高效协同、具备强大战斗力的团队。
HRBP还需具备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能够灵活调整和优化人力资源策略,确保组织持续稳健前行。